津輕小巾刺繡,由傳統素材與技法編織出獨一無二的美

在津輕寒冬中孕育出溫暖的手工藝

Caption caption

青森縣的傳統工藝品「小巾刺繡」,富含著凌駕嚴寒的智慧。讓我們帶您進入小巾刺繡的世界!

冬季嚴寒中誕生的刺子繡文化

位於弘前市的弘前小巾研究所,以活絡傳統與文化傳承為目的,從事商品開發到販售等業務。現任會長成田貞治為第三代,從1942年研究小巾刺繡至今,現在仍持續不斷地發揚著小巾刺繡的魅力。


成田貞治說,小巾原本是日本全國都有在用的詞,指麻布製、像半纏一樣短的工作服。在津輕則是將繡刺在工作服上,所以就被稱作小巾刺繡。

江戶時代時,津輕的農民們只被允許穿麻布製成的和服。為了讓衣服更加溫暖、結實耐穿,人們在藍染麻布上縫上粗棉刺繡,並逐漸發展成獨特的幾何學圖案。這就是「津輕小巾刺繡」的由來。


日本東北地區因冬季嚴寒,所以以此地區為中心發展出各地的刺子繡文化,其中青森縣津輕「小巾刺繡」和青森縣南部「菱刺」、山形縣「庄內刺繡」就被稱作日本三大刺子繡。


小巾刺繡的技法是一邊數著麻布第1、3、5條奇數經線一邊縫製,連成縱長狀的菱形圖樣。在日本國內,一邊數布料方格一邊縫製的技法只在青森的小巾刺繡和菱刺才看得到,實屬罕見。


小巾刺繡有40多種被稱作「MODOKO(原圖)」的基本花樣,將這些MODOKO組合起來,就能創造出生動的幾何學圖案。MODOKO中有「MAMEKO(小豆)」、「HANAKO(小花)」、「NEKO NO MANAGU(津輕方言「貓眼」之意)」等稱呼,這些稱呼據說是源自人們傳承技法時的用詞。

弘前小巾研究所中累積了600多種MODOKO組合起來的刺繡圖案範本。在保有傳統圖樣的前提下,選用不同顏色的麻布和棉線,就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小巾刺繡製品。


從製作到完成小巾刺繡

小巾刺繡需將棉線繡在麻布上,在弘前小巾研究所備有一些手工編織的腰帶麻布,也有織布機能將麻線織成麻布。然而,目前只有一位職人會操作織布機,其他年輕職人仍處於學習階段。

製作商品時,需配合各種商品的尺寸用裁縫剪刀將麻布剪成適當的大小。一般剪斷布料時,切口常會有絲線外露導致布料鬆動,但若沿著經線直直地剪開,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正因為有職人的技術,才能成就這番技法。

決定好圖案後,接著就是一段一段小心翼翼地前進。每繡完一段後收針,紺藍色的布料上就多了一段白色的幾何圖樣。這樣一針一針地前進,最後造就出溫暖身軀的上衣,雖然是為了克服津輕嚴寒的氣候而產生的智慧,但還是能想見這項工程有多麼繁雜。


繡完後細心用熨斗熨燙布料,並將布料拉伸到看不見紋路的狀態,據說這項作業會改變成品的美感。弘前小巾研究所一直以來用的都是非常重的熨斗,可以將布料拉伸到預期尺寸。

目前登錄於弘前小巾研究所的刺繡師有120位左右,從農家到主婦、各年齡層皆有,其中主要會委託30位左右的刺繡師協助製作商品。這些商品大多已決定好布料尺寸,並請刺繡師依照設計圖製作,如此才能將MODOKO為基礎的小巾刺繡傳承下去。


小巾刺繡的製品不光只是在麻布上繡上圖樣就好。刺上小巾刺繡的布料,還要經過各種縫製作業才能化身為手提包、化妝包和紐扣等各種商品。這些工程會另外交給10多位專門縫製的人員進行手工縫製(有時也會送到縣外縫製),以提升商品的價值和質感。


挑選小巾刺繡製品,作為傳統工藝品的伴手禮

最近有越來越多活用傳統圖案、搭配繽紛色彩的小巾刺繡商品,顯得迷人又可愛。除了手提包、隨身包和穿和服時使用的袱紗等日常生活小用品外,小巾研究所也嘗試與室內設計和家具合作,製作不同於以往的商品,並積極參加海外展覽會等活動,向世界宣傳青森的傳統文化「小巾刺繡」。


成田貞治希望小巾刺繡的手工文化可以完整留傳給後代,只要現居在津輕的大人們能好好維護這項傳統手工藝的製作環境,相信傳承至今的小巾刺繡今後也能持續流傳下去。


小巾刺繡是從津輕手工藝孕育出的傳統工藝品,每項成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有緣遇見喜歡的製品,一定要好好收藏、好好珍惜。


Back to top